之前我有篇文写中超大手笔引进欧洲球员的。
我一位义乌客户上次一起喝茶专门和我讲起了这篇文章,把他的看法和我交流了,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征求他的同意后,放入本文。
我们看欧洲球星引进的时候都是以千万欧元年薪计的,而且还没算转会费,动辄人民币几亿几亿的花出去,虽然不是自己的钱看着也很肉疼。天哪,中国老板这么烧钱不是赔本赚吆喝吧,人傻钱多吗?很显然这个级别的老板不是。
他让我把脑中的钱先抛出去,反正就是不少钱,不用把这个数字记进去,因为那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首先我们要跳出自己的认知,不要说全球化视野,起码我们要留意咱们的邻国或者亚洲。

整个东亚乃至亚洲,我们很少看其他国家的联赛吧,主要是因为竞技水平不行,没有一支出类拔萃的,即便如韩国和日本都没有高水平的联赛。那这个市场就是零散的,虽然中国足球比较烂,但是因为我们有体量优势,市场可容纳性足够我们操作,所以中国在亚洲国家内是唯一有能力做出最好的联赛的。
你说亚洲这些国家哪个有这么多人口?他们如果引进昂贵的球星,自己的体量不足以消化这部分,在把联赛推广至亚洲或者说中国前,可能资金链就断了。但中国的人口足以消化掉这部分费用。就跟中国的很多产业一样,并不是中国的技术有什么特殊的,是人家做这个没有本土市场的支撑做不起来而已。

欧洲的赛事辐射范围广吧,五大联赛欧冠欧洲杯,它是全球化的,好多人飞那么远去看比赛,顺带欧洲十国去游一圈。那亚洲这么多国家,这么多球迷,没有这种需求吗?显然不是,是的的确确家门口没有高水平的比赛。我们做产品的,就是从这种内在需求里去认知客户的,很多需求是被开发出来才有的,不能简单的按你所看到的现状来思考。苹果手机没有面市前,诺基亚不是用的也很好么?没有按键的手机?什么鬼?那东西怎么可能用的方便?结果我们自然知道了,所以不必现在就否定它,只取决于我们做的够不够好而已!
我们以前义乌是浙江省最苦的地方,七山二水一分田,也没矿产地里也产不出什么东西,但没有妨碍我们做出世界级的小商品市场,我们靠的是这种科学引进培育市场,直到我们的体量最大集中度最高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比拟。同样,横店也是这么做起来的。
我们足球现在不行,缺乏人才,引进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足以认知到我们这一套培养体系出了问题。中国足球要真正做好,引进一些世界顶级球星,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打造成亚洲最顶级的联赛完全可行。这里的关键词是一批和科学的方法。所以我说这种量级一旦上来引起连锁反应,中国必然成为顶级球星的集散地,买卖这些球员的第一手会是在这里,用亚洲最厉害的赛事向周边国家疯狂输出,借着赛事转播的输出向其他国家输出品牌输出文化。最后挤压掉其他国家自己国内的联赛,都来中国踢球完全可行,是不是得有那么多球迷来中国看球啊?带动的市场和形成的效应是很可怕的。
(平时看我的文比较枯燥,养眼的给大家福利几张)

再说下韩国,韩国就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影视文化很薄弱,借着中国的巨大体量他们把韩流做起来了,疯狂向整个亚洲国家输出他们自己的文化产品,他们一个女团一个男团产生的效益就能大过一个上市企业了,那么多人去韩国追星,购买他们的产品,听他们的音乐看他们的舞蹈,那么多人去旅游整容,这些所产生巨大的叠加效应,都是巨大的产值啊,诱惑大不大?当然,随着近些年中国自己的影视文化产品越做越精良,韩国的文化产业逐渐没落下去,最终会被中国所反噬,这就是我们运用自己体量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不要简单的看着金额好像很咋舌,下不了手,我们中国目前最大的优势是人口是体量,我们借着碾压别人的体量可以做深很多产业,足球也不例外。

最后我还是说一句,贝尔这种水准不怎么样的就不建议引进了,我们要站在这种培育市场开发整个亚洲体育文化需求的角度通盘系统的来做这些事情,不只是在一个点一个球员身上。
感谢大哥给我开了一扇窗,虽不一定全部认可,但思路可以更加开阔,有跳出国内市场来看中国足球的视野就是最大的帮助。而且我非常认可中国的体量优势,是我们本体自身属性——是真正能够碾压其他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的话帮忙动动手指转发一下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