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第18届亚洲杯的承办国——昨天下午16:00,中国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从亚足联主席萨尔曼的手中,接过了象征着申办成功的证书。
本届亚洲杯的申办,最开始申请申办的包括了中国、印尼、泰国以及韩国。
中国足协2015年底正式确认申办;
2017年7月份,印尼足协官方宣布退出申办;
2017年9月份,泰国足协官方宣布退出申办;
2019年5月份,韩国足协官方宣布退出申办;
2019年6月份,6月4日亚足联确认中国成为第18届亚洲杯的承办国。
这是中国第二次举办亚洲杯,上一次举办亚洲杯是2004年,而中国队在那届比赛中表现出色,但决赛中惜败日本,最终获得了亚军,借东道主之势取得了历届亚洲杯的最高名次。
但是亚洲杯的影响力式微,举办亚洲杯这样一个综合性赛事成本并不比世界杯低很多,但是综合影响力和经济收益差别十万八千里。
从其时间上看在世界杯和欧洲杯中间,尤其是在世界杯后一年,足球市场的消费热情普遍下降。而且整个亚洲足球球星及强队太少,热点赛事比例极低,很多对战比赛不太会受关注。它在足球爱好者中间关注度较高,对于普通人来说顶多也是在新闻上看一眼结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对比世界杯这类全民狂欢的赛事,亚洲杯的受众人群少之又少。同样是洲际杯,欧洲杯对域外市场的影响力高,是基于整个欧洲竞技水平高,观赏性极强,即便是这样欧洲杯的举办国家也不堪重负,2020年欧洲杯将在12个国家的13座城市联合举办,以摊薄成本,地域扩大增加三产收益。这样大家就能明白目前亚洲杯的尴尬,仅仅在举办国的国内关注度高一些,赞助商也不是傻子,投入广告的逻辑基本还是以举办国市场为投放对象。例如2023亚洲杯的广告基本就会以中国观众来精准投放,中国的国内广告商以前都没投过亚洲杯的比赛,但这次肯定会投放就是这个道理。从本届申办来看,其他国家纷纷退出的结果,按道理足协应该能和亚足联谈到非常有优势的条件,不然放空窗是亚足联的巨大耻辱。
悄悄的跟大家说,亚洲杯的主场优势并不一定指现场观众的热情,亚洲杯的主场优势是:一、主场球队不敢打假球,博彩公司也会表示理解。二、如果主场球队提前出局整个这盘生意就黄了,目标观众离场,谁来买单?广告商巨亏,以后谁还投放亚洲杯啊。
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把举办国际性赛事理解为是国际影响力的象征,弘扬国威,热血一下就上头了,遇见什么赛事都一哄而上,我们中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需要更加自信一些,理性一些,这里是要算一笔经济账的,不然他们都把中国当冤大头了。鲁迅说过:只有内心不够强大,才会不敢讨价还价。鲁迅说的太多了,网上都查的到,那么就是某一位名人说的,谁说的,我忘了。
亚洲杯这样一个综合性赛事举办成本并不比世界杯低很多,但是综合影响力和经济收益差别十万八千里。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至于对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其实与举办不举办亚洲杯关系不大,还得靠国足努力啊!!
最后咱们来投个票:
12座申办城市:北京、天津、广州、南京、西安、武汉、成都、青岛、沈阳、长沙、宁波和洛阳。申办亚洲杯需要6座城市以及8座足球场,而且对于比赛场地、球场容量都有要求。
北京:2008年奥运会 2004年亚洲杯
广州:2010年亚运会
成都:2004年亚洲杯
国内城市都是喜欢成为举办城市的,一场赛事能申请到国家很多配套资金,起码体彩资金还是很充足的,另外能够堂而皇之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房地产,GDP和地价也很容易上来。当然也有正面的,拉动当地就业,城市形象和卫生状况会有提升,至于能不能保持或展现城市魅力,提高人口吸引力那是需要下功夫的。总之,还是一盘生意。
杭州未成为备选城市,是一种经济上的浪费,2020年亚运会兴建的场馆是现成的,并不需要重建,有很好的资源。或许,这是行政资源配套上的一种均衡。
老生常谈作为结尾:提前规划,最终配套建设资源需要合理利用,不要闲置浪费,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才能走的更稳更长远。对于我们的体育事业也是一样!